與幽靈同屋

與幽靈同屋
五個在日本讀書的青年夜探鬼屋,各自遇上不可思議的事,作者和讀者彷彿跟他們一起走進迷離世界,尋找出路。
關麗珊

香港出生,從小喜歡聽鬼古、遊古城,每當置身數千年前的古蹟,或走過長城、吳哥窟、絲綢之路或撒哈拉沙漠的時候,都有微妙的空間感,感到同一位置,曾有億億萬萬人走過、停留、呼吸、思考,他們也許比我早到三千年,或者較我遲來三百年,古往今來的世界在眼前無限伸延。無限伸延的還有創作,除鬼古外,著有《燃燒在冰冷都市的愛》、《與天使同眠》、《沒有終點的假期》、《時間流轉的聲音》、《快樂的蜜糖圈餅》、《紅色舞衣》、《親密關係》、《白色珊瑚的溫柔》、《藍色夏日》、《遊戲時讀書》、《閱讀城市》、《我們的天空——被社會遺忘的檔案及其他》等。

電郵地址:patsykwan@hotmail.com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寫鬼故事呢?



是這樣的,有些生活片段在腦海隱藏日久以後,當我們以為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的時候,這些意念會突然在腦海間清晰浮現起來,就如這一個鬼屋故事。



大概三年前,有一個在東京留學的台灣學生跟我說這故事,她強調是真人真事。我們在露營、野火會或閒著無聊的時候,都會說說鬼故事。我曾經聽過無數鬼故事,當中有不少是重複的,像我所聽過的無數鬼故事一樣,講故事的人都會事先聲明是真人真事,然後神色凝重地說出來。我抱著一聽無妨的心情聽她的鬼故事,然後發現跟我所聽過的日本廁所花子又或中國的自殺報仇的紅衣女鬼不同的是,這個故事令我有恐懼的感覺。



我總是覺得,與其說人怕鬼,不如說人怕那恐懼的感覺。中國民間傳說是鬼怕人七分,人怕鬼三分;因為鬼由人而來,沒有什麼好怕,大不了被鬼嚇死,然後變成鬼;可是,傳說歸傳說,我們心中的恐懼感覺卻是沒有窮盡的。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有多次感到身處的空間有另一種存在的經驗。例如,在克羅地亞的小鎮,我跟另外兩個人租住一個當地人的民宿房間,我們分睡在三張床上,我睡在正中間,床後有一幅聖母和聖嬰畫像。該房在關燈後完全漆黑,我在半夜醒來,覺得有點冷,但那時正值炎夏。正感到奇怪的時候,卻見到一縷綠色的輕煙隱入牆中。



我曾懷疑這些是幻覺或是夢境。好像有兩次在台北酒店房間聽到異聲,一次是半夜有幾個小孩子玩耍的聲音,一次是廁所物品不斷移動的聲音。半夜三更怎會有小孩子在房外玩耍呢?廁所怎會發出這麼大的嘈雜聲?或者,都當作幻聽好了,我不會追查真相的。



最誇張的是回鄉時跟家人所住的酒店,因為鄉下地方太落後,我總是覺得那間酒店有點不對勁似的,但我和妹妹都太疲倦,忙於各自下蚊帳睡覺。在我差點入睡的時候,枕頭「唰」一聲的被拉到地上去,我沒有理會。第二天醒來,連忙問靈異經驗遠比我多的妹妹,她說她的被子被拉到地上去,而且整晚聽到衣櫥和廁所有異聲。



或者有些朋友完全不相信靈界和鬼魂,那很好,不語怪力亂神,因為人世間的事情已經夠複雜了,何必理會其他空間?不過,我相信三度空間以外另有四維或更多空間的,太早否定反而是不科學。我寫了這本小說,寫下我懷疑及相信的一面,你自有你思考和判斷吧。



恐懼往往來自人心,記得我最害怕的感覺竟來自半夜回家時所聽的隨身聽。那時我在聽收音機,走在四野無人的街上,耳畔突然傳來幽怨可怕的音樂,原來是一齣恐怖電影的主題曲,我第一次聽那首歌,愈聽愈驚,那種害怕的感覺是打從心底裡抖顫出來的,差點兒連耳筒和隨身聽都想一併丟掉。



說回我在日本所聽的故事,那名留學生強調那是在她的朋友身上發生的。通常這些故事都是朋友的真人真事。她說了不過十句話左右,但我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慄,覺得四周好像不止我們兩人似的。相傳鬼魂會聚在說鬼故事的人身邊,因為鬼魂對鬼魂的故事也十分好奇,正如大部分喜歡鬼故事的人也是基於好奇,鬼由人而來,這傳說反而顯得有點邏輯。



以下的故事是我創作的,那留學生所說的無法變成長篇小說,但最基本的骨幹取自她說的真人真事。她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鈴……鈴……鈴……



關麗珊

關鍵字詞: 恐怖驚悚|靈異|人性|幽靈|鬼屋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