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快樂!這是中學生劉少祖的信條。他和姐姐劉偉玲都是物質主義的追隨者,習慣隨心所欲地購買各種奢侈品,甚至用金錢交換友情和愛情。消費=痛苦!這是住在下水道裡的「怪人」楊志東的血淚教訓。毫無節制地刷卡讓楊志東背上了巨債,於是在不小心掉到下水道後,他決意不再回到地面,並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法,過起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卻因意外建立起微妙的交集,兩人的生活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年作家麥曉帆用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帶出了關於金錢、消費的嚴肅思考:「節儉」是否已經過時?廣告媒體是否在鼓吹過度消費?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都市人陷入「先使未來錢」怪圈的當下,你或許會從中得出有益的啟示。
莫做「拜金二世祖」幾年前,我在大學修讀的是advertising,也就是廣告學。期間我學習了什麼東西呢?嗯,包括了廣告設計、廣告策劃、市場營銷……等等。但是,當我成功畢業後,卻沒有選擇廣告這一行。為什麼呢?要知道,投身廣告界可是委有前途的呢!原因有二:一、在廣告界這一個行業裡工作,壓力實在太大了;二、我對於廣告這種無處不在的推銷方式,感到非常反感。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老兄,你不是開玩笑吧?既然你討厭廣告,為什麼又要跑去學習廣告學的知識?沒開玩笑。我就是因為把廣告學研究透徹了,認識到廣告的黑暗面,才討厭起廣告來。廣告的終極目的,就是讓消費者購買商品。這聽起來沒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為了讓消費者掏錢,廣告界可是無所不用其極:用欺騙、誤導、誇張、訴諸恐嚇、訴諸權威等手法,去誘惑消費者買他們根本沒有必要購買的商品。請上網查一下「白色情人節」,你就會知道廣告界的力量有多大─它甚至能憑空創造出這個新的「節目」來,目的僅僅是為了讓消費者掏錢買糖果。這種宣傳手法是潛意識的,就連消費者本身,也大多意識不到廣告對自己的影響─這才是廣告最可怕的地方。廣告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改變我們處事態度;更糟的是,廣告使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拜金」,宣傳「敗家無罪」,慫恿他們盡情把錢花在動輒上百上千元的潮衫潮褲潮袋潮鞋、高科技產品和化妝品等奢侈品上,不但入不敷支,還會造成各種浪費。這還不是最糟的:最近一些財務公司推出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鼓勵人們借錢消費購物,先使未來錢,還聲稱利息低、申請手續簡單─這樣做已經不是一般無良,而是極度無良了。我們的生活不應該建立在借據之上,即使我們在這個時代已經無法做到「節儉」,至少也應該做到「量入為出」。而在「量入為出」的前提下,也必須在掏錢購物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有必要買這一件商品嗎?我是真的有需要,還是受了廣告和虛榮心的影響呢?能不買就不買,沒有必要就是沒有必要;「節制」並非偶然的收斂,而是一個持之以恆的責任。這是逐漸富裕的人們,特別是各位青少年必須懂得的道理。在此衷心希望大家,不要成為一個「拜金二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