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看通識

從媒體看通識
「通識教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通識,應從生活議題開始。本書精選了本港以及世界發生的大事,詳細分析報章中的新聞報道,讓大家了解議題後,再作精細的分析。

全書針對新高中課程通識教育科「六大學習範疇」的分類方法,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現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並設有問題思考和作答指引兩部分,使學生學懂怎樣回答通識教育科的各類型問題,為通識科會考出充足的準備。

作者透過「報章雜誌」、「宣傳廣告」、「電視電影」及「網絡世界」四種媒體分析及探討通識教育科的課題。例如:藉著寫真集現象分析香港年青人的消費文化,藉著瘦身廣告分析香港女性的自我形象,藉著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分析他們的犯罪行為,藉著校園毒品問題分析現時中學道德教育的缺失,藉著Laughing哥現象分析香港人心底裡的英雄形象,藉著柴九角色的塑造分析香港草根階層的自我投射,藉著互聯網越趨流行的現象分析網上援交問題的嚴重性,藉著互聯網背後的道德問題分析網絡世界對年青人人際關係的影響,藉著補習風氣盛行的現象分析中學生的學習態度,藉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情況分析香港教育改革的得失等。
王曉龍,筆名曉龍、王雍。1999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文學士,2002年獲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文憑,200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現為英國倫敦大學媒體學系研究生。

在學期間擔任聯校電影刊物《觀影》總編輯,其後修讀電影編劇及電影製作課程;曾於《蘋果日報》、《影評人季刊》、《電影雙周刊》、《青年人雙周刊》、www.hkfca.org及www.moviesuper.com發表影評;於2003年、2004年、2008及2009年分別擔任香港教育學院藝術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嶺南大學電影課程的嘉賓講者,於2003年擔任第九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評審及於2004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籌辦的第七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錄像節大會評審;曾參與第二十二屆至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及第五屆至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評選工作;於2004年擔任廣州電視台電影節目嘉賓講者及東亞衛視電影節目客席主持;於2005年擔任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十周年特刊總編輯;於2006年擔任新城娛樂台〈生活好國度〉電影節目嘉賓主持。本人撰寫的第一本著作是《影迷集作》(與何故、張居及己駿合著),第二本著作是《影像探析─從多元角度看電影》(個人專著),於2005年獲中國國家圖書館選為首一百本值得推薦的書籍,第三本著作是《電影中的通識課題》,第四本著作是《電影漫遊通通識》。
第一部分:報章雜誌

1-1 從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分析他們的犯罪行為

1-2 從校園毒品問題看中學道德教育的缺失

1-3 從尚麥當勞化至反麥當勞化看中學考試模式的變化

1-4 從香港年青人的生活習慣看語文能力下降的弊病

1-5 從雜誌Face 及香港書展看年青人庸俗的閱讀文化

1-6 從購物現金眞事件看年青人的賭博觀念

1-7 從八十後的生活狀態看現今年青人的心理鬱結

1-8 從擲鏹水事件看反社會行為出現的原因

1-9 從貧富懸殊問題看香港人心中的理想社會

1-10 從女多男少的現象看香港的未婚問題

1-11 從真假婚姻看現時中國人的戀愛價值觀

1-12 從複製人問題看人類對身分迷失的恐懼

第二部分:宣傳廣告

2-1 從寫真集現象看香港年青人的消費文化

2-2 從陳法拉及周秀娜事件看泛與反道德主義者相異的觀點

2-3 從瘦身廣告看香港女性的自我形象

2-4 從電視電影生態看置入式廣告的有效性

2-5 從售樓廣告看香港人對成功人士的詮釋

2-6 從互聯網的發展看無處不在的宣傳廣告

2-7 從文化產業的發展看宣傳廣告的應用

第三部分:電視電影

3-1 從港男港女現象看現今年青人的兩性關係

3-2 從電影看現今年青人的愛情觀

3-3 從電影看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發展

3-4 從荷里活電影看年青人對真我的追尋

3-5 從荷里活電影看美國全球化的趨勢

3-6 從電影看現今都市人的身分問題

3-7 從電影看現今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女性形象

3-8 從電影看現今人類的性格特質

3-9 從電影看人生的際遇與命運

3-10 從電影看生命的意義

3-11 從電影看死亡對生者的意義

3-12 從電影看社會的陰暗面

3-13 從電影看中國人的民族性

3-14 從末世電影看人類對未來世界的猜想

第四部分:網絡世界

4-1 從網上自殺群組看現今年青人的人生觀

4-2 從網上援交問題看香港道德教育的貧乏

4-3 從網上罪行看年青人對虛擬世界的警覺性

4-4 從網上購物現象看購物狂消費主義的夢魘

4-5 從Facebook 的特質看香港人的示威風氣

4-6 從Google 事件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4-7 從跨越時空的網絡看現今全球化的特質
序 言 《一》

在短短的年多內,第三次為曉龍的新書寫序,感覺十分良好。

又不是言情小說,更不是財經評論,為何他的書,會這麼受歡迎呢?

正在下筆之時,從電視直播上看到林煥光的一個講座,論題是關於特區

管治,內容相當精彩,本來慣於把電視遙控器來回尋找合適節目的我,也安

靜下來,聽聽他要說的話,他除了說到自己對政府管治的種種看法外,亦說

到自己的兩大嗜好,就是看書和看電影。



提及政府可以在未來做甚麼,他以維斯康堤的電影《氣蓋山河》( 改編

自一本小說,林氏看電影後,再補讀厚書) 的一句對白作結,就是「要維持

不變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變革」這句話,黃霑在羅文唱紅的歌〈家變〉內早

已說過:「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競選時,

常常以Change 為題,鼓動人心,向前推進,就是要Change, yes we can。

是的,從書本、電影、歌曲、廣告,都有大量材料,讓大家思量參考、

應用。在通識教育裡,上述一切,也管用。而曉龍這本書,就用上了大量的

例子,協助讀者思考通識教育內不同的議題,值得一讚。

我期待第四次替曉龍的書寫序。

張志儉博士

寫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



序 言 《二》

讓現代年輕人增加「媒體實力」的好書

作為21 世紀的文明人,尤其是生活在香港這種現代化大都市的年輕人,

幾乎沒有人可以逃脫「媒體」的包圍。從早上起來打開報紙看新聞、到出門

上班上學時觸目可見街頭張貼的海報和各種車體廣告、在上課或工作場所連

結上網絡世界搜尋資料或跟別人聯絡、晚上回家看看電視或約朋友一齊去看

電影,到上床睡覺前還要收發完email 才感到安心。誰不是過著這種「整天

被媒體支配」的日子?



然而,媒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發揮著那麼大的影響力,但一般的年輕

學生對媒體的關心卻著實不多,遑論去深入瞭解它了,因此,透過學校的通

識教育課程,由老師有系統地介紹各種媒體的面相給同學們認識,舉出各種

實例說明各種媒體的運作方法、分析其各方面的利弊得失,使同學們在「知

己知彼」之後能對媒體「趨吉避凶」,在使用態度上也能從被動變成主動,

那可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年輕一代的媒體學者曉龍在一年前曾出版《電影漫遊通通識》一書,將

電影作為通識教育科的教材。原來只是被大家視為單純娛樂的上百部賣座電

影,經過他的綜合分析整理後,成為在通識教育科的課堂上向學生灌輸正確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加深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自

我了解的實用教材。這一次,曉龍將他的研究和寫作範圍從屬於「媒體」之

一的電影,擴大到「媒體」的四大部份-- 報章雜誌、宣傳廣告、電視電影及

網絡世界,推出《從媒體看通識》一書,堪稱是與時俱進的2.0 版!



全書重視多角度思考,讓讀者學懂如何對每一問題/ 現象進行全面性的

分析。曉龍對當代的媒體問題盡量作出全景式的討論,題目的選定和實例的

選取多從香港人的視角出發,故很容易貼近生活取得共鳴,並能將一些艱深

的學理化繁為簡,使學生們在趣味性的學習之後很快便能增加自己的「媒體

實力」。如此好書,自然樂於推介。

梁良

2010 虎年大年初五序於台北市



*********************************************************************



自 序

新高中的通識教育科推行不久,教師對教授此科時必須使用的啟發性教

學方法感到陌生,除了教科書出版社提供的課本及相關的參考資料外,坊間

欠缺一些透過不同媒體分析其多元化課題的參考書,引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啟發學生思考時,只懂按部就班地應用出版社編輯及作者撰寫的種種問題,

未曾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然後才靈活地運用那些

問題,使他們願意在課堂上進行熱烈的討論,提高分析和論說能力。



事實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媒體有廣泛性接觸,宣傳廣告、報章雜誌、

電視電影及互聯網等都能引起他們對時事、社經狀況及娛樂新聞的興趣,倘

若教師能先運用媒體促使他們對通識科課題進行高度的關注,當他們對此科

產生興趣後,自自然然會願意進行深入的思考,然後教師利用相關的誘導性

問題啟發他們繼續探究這些課題,最後才用教科書講授理論層面的知識。在

媒體讓課題生活化的大前提下,他們運用一些獲普羅大眾認同而「引人入

勝」及具「震撼力」的各種例子,在這些事例中嵌入其相關的理論,然後教

師具體而抽絲剝繭地解釋不同課題的內容,讓課題重點與例子和理論聯成的

線彼此連繫,複雜的課題會變得淺顯易懂,冗長的課題亦會變得簡潔明晰。



例如:教師教授個人成長部分中的兩性關係時,可先運用香港電台電視

部製作的〈港男港女〉系列內提及的種種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進

行分組討論,結合自己日常生活的經歷,發表其對港男港女現象的意見,要

求他們進行資料蒐集,探究此現象出現的成因,最後才用教科書闡述不同社

會人士在港男港女課題上持有的相異立場、相反的觀點及其激烈的討論。本

書嘗試借助媒體的影響力,先解釋不同媒體中曾經出現的通識科課題,為教

師和學生提供研習通識科的參考,教師亦可透過本書獲得教學的「靈感」,

學懂如何運用不同媒體進行教學,先以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後讓他們找

尋與課題相關的例子,解釋多元化觀點出現的原因,在研討的過程中提升他

們的自學能力,實現探究式學習的最終目標。

關鍵字詞: 通識思維|媒體|消費文化|流行文化|通識教育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