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出自司馬遷《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趙國大將軍廉頗知道錯怪了賢臣藺相如,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
藺相如就是安全地把趙王的「和氏璧」送回趙國的大臣。他除了機智、膽識過人外,氣度也大,能顧全大局的人。他知道廉頗不滿自己被趙王接連擢升,而官階比他還高,因此想伺機羞辱他。藺相如便託病不上朝,處處忍讓,主要顧念若朝中大臣不和,會影響到趙國的安危。
故事中提到藺相如擢升為右上卿的原因,是與趙王赴秦王之約時,秦王指使趙王奏瑟,並要秦御史記錄在史冊上。藺相如為了挽回國家尊嚴,也請秦王敲缶,同樣要求本國御史寫在史冊上。故事裡的瑟和缶皆為古代「八音」樂器,以及廉頗背在身上的荊條,本書的延伸閱讀將有詳盡解釋。
本書是少見的中華文化親子類讀物。讀者可以從講故事開始,或到博物館對應書中場景與館中藏品,進而學習當時文物的歷史、藝術及文化意義。適合家長陪同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深度學習。
「戰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群雄割據的亂世,也是人材輩出的時代,他們的一言一行提煉為成語,是中華文化十分珍貴的財產。這套故事集以精彩的插圖及簡練的文字,講述每個成語的來龍去脈,尤其令我擊節讚賞的是,書中的器物圖解及延伸閱讀,這是一般成語故事書望塵莫及的。」
——丁新豹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系列簡介:
1 邯鄲學步 / 2 鷸蚌相爭 / 3 完壁歸趙 / 4 負荊請罪 / 5 紙上談兵 / 6 排難解紛 / 7 醇酒美人 / 8 毛遂自薦 / 9 奇貨可居 / 10 市道之交
負荊請罪、紙上談兵、排難解紛、毛遂自薦 …… 這些成語,原來都來自戰國時期的趙國。「圖說中華文化故事──戰國成語與趙文化」(http://www.hkedcity.net/library/search/?include_sub=1&book_name=%BE%D4%B0%EA%A6%A8%BBy%BBP%BB%AF%A4%E5%A4%C6)叢書一套十冊,以圖畫故事形式,順時序講述從《邯鄲學步》到《市道之交》十個成語故事;讀者可邊讀故事,邊了解趙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知識。
此書由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主編,她帶領近十人團隊研究製作,務求做到字字皆有所本,畫中衣食住行等皆有出處。「圖畫知識」特別介紹畫面所參考的文物原圖、用途及所藏博物館;「延伸閱讀」更進一步解讀故事中隱含的文化知識,此外並附以相關地圖、年表及參考書目,以針對不同年齡的讀者。叢書的藝術總監是動畫導演及荷里活的動畫分鏡師紀柏舟,他採用電影分鏡的概念來講故事,使圖像更具感染力。
藺相如就是安全地把趙王的「和氏璧」送回趙國的大臣。他除了機智、膽識過人外,氣度也大,能顧全大局的人。他知道廉頗不滿自己被趙王接連擢升,而官階比他還高,因此想伺機羞辱他。藺相如便託病不上朝,處處忍讓,主要顧念若朝中大臣不和,會影響到趙國的安危。
故事中提到藺相如擢升為右上卿的原因,是與趙王赴秦王之約時,秦王指使趙王奏瑟,並要秦御史記錄在史冊上。藺相如為了挽回國家尊嚴,也請秦王敲缶,同樣要求本國御史寫在史冊上。故事裡的瑟和缶皆為古代「八音」樂器,以及廉頗背在身上的荊條,本書的延伸閱讀將有詳盡解釋。
本書是少見的中華文化親子類讀物。讀者可以從講故事開始,或到博物館對應書中場景與館中藏品,進而學習當時文物的歷史、藝術及文化意義。適合家長陪同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深度學習。
「戰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群雄割據的亂世,也是人材輩出的時代,他們的一言一行提煉為成語,是中華文化十分珍貴的財產。這套故事集以精彩的插圖及簡練的文字,講述每個成語的來龍去脈,尤其令我擊節讚賞的是,書中的器物圖解及延伸閱讀,這是一般成語故事書望塵莫及的。」
——丁新豹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系列簡介:
1 邯鄲學步 / 2 鷸蚌相爭 / 3 完壁歸趙 / 4 負荊請罪 / 5 紙上談兵 / 6 排難解紛 / 7 醇酒美人 / 8 毛遂自薦 / 9 奇貨可居 / 10 市道之交
負荊請罪、紙上談兵、排難解紛、毛遂自薦 …… 這些成語,原來都來自戰國時期的趙國。「圖說中華文化故事──戰國成語與趙文化」(http://www.hkedcity.net/library/search/?include_sub=1&book_name=%BE%D4%B0%EA%A6%A8%BBy%BBP%BB%AF%A4%E5%A4%C6)叢書一套十冊,以圖畫故事形式,順時序講述從《邯鄲學步》到《市道之交》十個成語故事;讀者可邊讀故事,邊了解趙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知識。
此書由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主編,她帶領近十人團隊研究製作,務求做到字字皆有所本,畫中衣食住行等皆有出處。「圖畫知識」特別介紹畫面所參考的文物原圖、用途及所藏博物館;「延伸閱讀」更進一步解讀故事中隱含的文化知識,此外並附以相關地圖、年表及參考書目,以針對不同年齡的讀者。叢書的藝術總監是動畫導演及荷里活的動畫分鏡師紀柏舟,他採用電影分鏡的概念來講故事,使圖像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