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的自由—新亞校園生活今昔剪影

內在的自由—新亞校園生活今昔剪影
本書收錄新亞書院老師及校友文章凡四十二篇,主要取材自書院刊物《新亞生活》,亦有部分取材自《新亞校刊》、《新亞學生報》以至師友的個人專欄或著述。各篇成章時間涵蓋一九五○年代至二○一○年代。
作為慶祝新亞書院七十周年校慶的第三部著作,本書並非着眼於新亞書院的歷史或新亞學者的學問,而是致力描畫不同時代新亞人的各個側面,包括對書院的歸屬感、對師友的憶懷、對時務的關心,以至對人生或社會議題所抱持的信念,從中歸納新亞人的特質,反映不同年代的新亞師友如何為新亞精神所貫串,結隊向前行。

全書分為四部分︰
「人」 — 新亞育人與人文精神︰描述新亞師友熱心育才及其所反映的新亞精神。
「情」 — 新亞人的新亞情︰描述新亞師友對書院之深厚感情,並旁及一些象徵事物。
「地」 — 在校園內外、本地海外的新亞人︰描述新亞人在校園內外或本地海外的表現、事跡或感想。
「理」 — 新亞人的學問、事業與理想︰描述新亞人追求學問和事業的態度,並述說不同時代新亞人心中的理想。
譚偉平教授

畢業於英國雷丁大學藝術系及倫敦大學斯萊德藝術學院研究院,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譚教授的創作媒介廣泛,以攝影、裝置和環境藝術為主,曾舉辦《浮世》(2008)、《他方》(2012)及《半無知》(2013)等個展,亦曾再中國(内地、香港、台灣)、日本、菲律賓、英國、澳洲和瑞士等地參與多個聯展。

譚教授為港澳台文化藝術平台「藝術地圖」創辦人之一,亦為獨立策展人,曾為香港文化博物館策展《一人像.一故事——香港攝影系列三》,以及為本地公營技嘉策劃公共藝術方案,亦參與跨領域的劇場創作。

張冠雄先生

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中國語文)和日本研究文學碩士學位,為新亞書院校友。2001年張先生加入中大文學院雅禮中國語文研究所(初稱新雅中國語文研究所),任職至今,現為該所廣東話組講師。曾獲中大頒授「2015年度文學院傑出教學獎」。

蔡玄暉博士

北京大學畢業後,獲研究生獎學金到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後加入中大任教,現為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亦擔任新亞書院語文與文化委員會聯席主席。教學之餘,蔡博士致力於華人社區民間信仰研究及中國方言研究,並撰寫過不少文章和訪談文字,散見於《中國故事》、《南風窗》等刊物。

關鍵字詞: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錢穆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