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友問我:「你每年都飛到愛爾蘭探望神父,你是否視他為父親?」
雖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但老師和父親,畢竟不相同。如果把東尼當作父親,我一年才陪伴他一次,我便是個不孝子了。
東尼是我的老師,後來做了我的病人,他是我的長輩,又是我的好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影響深遠。
版面:
固定
插圖:
少許
廣東省增城縣人。六十年代在香港廣華醫院出生,屬難產,先見腳後見頭。三歲還未懂說話,家人以為是出世時缺氧悶壞了腦袋,自此不存厚望,只盼望將來能自力更生;直至第一次開口叫爸爸,父親喜極而泣,母親劏雞還神。
小學成績平平。五年級學曉一個成語,方有改善,那是「將勤補拙」。
中學就讀九龍華仁書院,奮發圖強,中三考取全班第一名,興高采烈告訴家人,父親即時大罵道:「做人要誠實,不許說謊!」十六歲投稿報紙校園版,獲得刊登,沾沾自喜,之後數度撰寫「更深奧」文章,全被投籃。在香港大學念醫時,為免再受挫折,索性自己做醫學院學生刊物《啟思》的編輯。
畢業後行醫數載,不安守本分,開始寫專欄,先後為《明報》、《星期天周刊》及《蘋果日報》撰稿,又出版多部散文集。零一年推出首部長篇小說《浪花在微笑》,獲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連同其中兩本作品,連續三屆獲選十大好書。讀者追問何時再寫小說,他只說:「遙遙無期。」零三年首次撰寫兒童故事,更粉墨登場,有聲演繹。區的人生觀簡單,但求全民快樂,一如其名。
關鍵字詞: 良師益友|經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