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老師傅

電器老師傅
"本書收錄12篇何紫創作的兒童小說,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的香港,筆下人物來自社會不同階層,題材多樣,內容有的温馨感人,有的風趣幽默。一幕幕昔日香港的民生風貌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散發濃厚的人情味。那年代的少年兒童跟今天的我們一樣,成長中會遇到困惑與挑戰,生活同樣經歷快樂和哀愁。

十二篇包括入選國內小學六年級語文教科書的〈別了,語文課〉,以及從未收錄於單行本的〈不姓馬的同學〉等,均為情文並茂的佳作。
"
何紫(1938-1991),原名何松柏,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曾任小學教師、《兒童報》編輯、兒童圖書公司經理。之後創辦山邊社,出版青少年兒童書籍,並創辦《陽光之家》月刊,同時長期在香港多份報刊上撰稿及寫專欄。作品結集有《40兒童小說集》、《26短篇童話集》、《童年的我》、《給女兒的信》、《給中學生的信》、《我這樣面對癌病》等,當中《少年的我》獲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文學組)。
"前言
不姓馬的同學
電器老師傅
第一個為什麼
爸爸的原子筆
品學兼優
但願人長久
有鎖的日記
褪色的友誼
別了,語文課
小小販
我的筆友
霞表姐
"
"前言 (何紫薇)
爸爸何紫開始為兒童寫故事時,他的三個兒女相繼出生,而我正是成長於這本書所描繪的七十年代香港。
小時候我喜歡寫信和集郵,曾經與一位住在法國小鎮的筆友,書信往來了好一段日子。這位小筆友常寄給我風景如畫的照片,還有歐洲不同國家的郵票;我會回贈她精美書簽,有時寄給她中國剪紙或摺紙。大概一個月一次,我期盼的來信到了,心情總是興奮無比。
我們的生活模式早已大大改變。如今何須久候遠方的來信?手機網絡無遠弗屆,隨時隨地就可以跟世界各地朋友溝通。從離島打電話到港島區更是平常不過的事,現今住離島的孩子不可能像故事〈不姓馬的同學〉裏的,因撥通電話而歡喜若狂。即使像〈別了,語文課〉的主角移民到中美洲國家,也可以透過互聯網,繼續上中文課。當我們學會電腦打字之後,少了執筆寫字,我猜〈爸爸的原子筆〉裏的兒子若生活在今天,就會覺得那支原子筆不值得拿去向同學炫耀了。
時代變遷,民生面貌大不同,曾經的必需品,今天可能已被淘汰。然而,人與人之間相處,我們仍渴望親情、友情、師生情、街坊情…… 因為人類是永恆不變的需要愛。〈電器老師傅〉裏的掘頭巷內有三檔老牌生意,何老澤每次意志消沉,隔壁檔的王老威和趙四叔總是熱心腸,開解鼓勵;〈但願人長久〉裏,主角不幸遭遇了校園霸凌,但身邊仍有真誠正義的朋友;〈霞表姐〉裏表妹一家的愛心,讓叛逆的表姐終於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何面對成長中的考驗,也是生活裏永遠的主題。〈第一個為什麼〉裏最後爸爸提出的「為什麼」,值得我們研究一輩子;〈品學兼優〉的主角在流過眼淚後,終於明白怎樣才配得上是真正的品學兼優;〈小小販〉裏窮孩子早當家,但生活縱然逼人,只要咬緊牙關,總能撐過去。
本書各篇最初刊載於1970年至1976年間《華僑日報》「兒童週刊」版,專欄一開始叫「生活故事」,後來改稱「真實的故事」,當時深受小讀者歡迎,於是爸爸把部分篇章輯錄成書,相繼出版了三本《兒童小說集》。他曾提過,成書之前已散失了不少當年的舊報紙。幸好現在圖書館有數碼化的過往報章,我可以尋回爸爸以前未能收錄的篇章,其中就包括了本書第一篇〈不姓馬的同學〉。
我相信好的文學作品是不會過時的,故事有情,也就歷久不衰。願這本書的舊事物開你眼界之餘,温暖人情亦滋潤你心。
"

關鍵字詞: 兒童文學|香港兒童文學|香港歷史|價值觀教育|品德教育|何紫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