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更好的問題

問更好的問題
本書以知識繪本(《嗯嗯太郎》、《怎麼還沒來》)及故事繪本(《無尾熊和小花》、《圖書館老鼠》)為例,呈現提問設計歷程與成品,並安排部分步驟讓讀者實作,引導讀者培養文本分析能力,從中習得如何設計出「更好的問題」,以及如何延伸、運用「更好的問題」。書末附有延伸練習(《鳥兒的家》、《愛蓋章的國王》、《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我是美國女總統》、《原來宇宙是這樣子啊!》),引導親師生感受閱讀的意義,如何將大量閱讀,轉換為孩子實際擁有的閱讀能力,引領閱讀新思維。

版面: 固定
插圖: 一些
作者簡介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苦力團隊小花老師對作者的側寫
作者序 問更好的問題,引領新思維!∕陳欣希 
壹、觀念篇 
★如何定義「好問題」? 
★如何判斷「好問題」與「更好的問題」? 
★如何設計「更好的好問題」? 
★如何選擇「適合設計提問」的文本? 
★如何培養文本分析的能力? 
貳、知識繪本篇 
★知識繪本的共通點與個殊性 
★欣希示例:《嗯嗯太郎》 
step 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 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step 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 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 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使用者的回饋
★實作練習:《怎麼還沒來》 
step 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 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step 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step 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 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饋
★延伸練習:《鳥兒的家》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延伸閱讀,問更好的問題 
參、故事繪本篇 
★故事繪本的共通點與個殊性 
★欣希示例:《無尾熊和小花》
step 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 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step 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 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 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使用者的回饋
★實作練習:《圖書館老鼠》 
step 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 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step 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 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step 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饋
★延伸練習:《愛蓋章的國王》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延伸閱讀,問更好的問題 
結語 
★習慣閱讀→理解閱讀→策略閱讀 
★延伸練習:《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 
★延伸練習:《我是美國女總統》 
★延伸練習:《原來宇宙是這樣子啊!》
問更好的問題,引領新思維!
文∕陳欣希 
先向關注閱讀教學的夥伴們致歉:欣希的動作⋯⋯不夠快!
2006年,臺灣參與了兩個大型國際評比:PIRLS和PISA。評比結果讓大家看見小孩「閱讀素養」的現況,其中,閱讀理解能力還有成長的空間。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是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每五年辦理一次,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對象,是大規模的閱讀素養調查研究。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舉行,旨在評估十五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
兩個國際評比對閱讀素養的定義如下:
2007年,在柯華葳教授的帶領下,閱讀研習開始聚焦在「問好問題」,想讓教師們調整提問層次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010年,小魯協助我們出版了《問好問題》,以國中、國小的課內教材為例,與讀者(當初設定對象是教師,國小教師為主)分享如何設計好問題。我們更因應教師的需求,為教育部設計一本《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提供現成的提問讓教師們使用。
2011年,第二次參與PIRLS,成績振奮人心。更多教師發現問好問題的重要,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現象:許多大人把提問當作「評量」的工具,或當作「學習單」,不清楚在教學上的運用方式。依此,我們又為教育部出版一本《閱讀理解:問思教學手冊》,讓教師有現成的素材可使用並認識問思教學。
2014年,因應教師需求,出版了《有效提問》,本書以主題閱讀的概念,聚焦生涯探索的「探索自我」、「認識自己」、「與眾不同」與「分工合作」四大領域,透過「25 個文本」(23 本書和2部影片),以及「有層次的好問題」,讓大人引領小孩深入探索自我。
《問更好的問題》這本書,原先預定於2012年出版(謝謝小魯文化的包容)……不過,今年出版,也許是個好時機。原因如下:
1.臺灣已全面推動閱讀,幼兒、國小、國中等階段都重視閱讀這件事。尤其是教育部在2013年推動「國中晨讀運動」,此政策希望每間學校每週至少一天讓學生晨讀,以接觸更多的課外文本(繪
本、文章、小說、說明書……)。
2.雖仍有許多教師還未能感受閱讀的重要性,但那些已讓學生安靜閱讀的國中教師發現「多數學生還是不喜歡閱讀」、「喜歡閱讀的學生有時是略讀」……他們想了解「協助學生感受閱讀意義」的引導方式。
3.國小推動閱讀十多年,辦理了各式各樣的活動與認證,發現「閱讀習慣尚未養成」、「大量閱讀≠擁有閱讀能力」。
4.幼兒園也強調閱讀(繪本閱讀、親子閱讀),但教師和家長也都遇到些瓶頸,不知道要如何與小孩互動,才能讓彼此都享受悅讀,而不是變成負擔。
5.各階段大人都已覺察「好問題」在閱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供不應求」再加上「求知慾」,越來越多的大人想學習「提問設計」的方法。
本書延至今年出版,也讓欣希有更全面的考量。

關鍵字詞: 閱讀素養|問題設計|文本分析|PIRLS|閱讀思考歷程

讀者書評

請登入給你的書籍評分

登入
你的評分:  

請登入以享受個人化閱讀體驗,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
電子書售價:HK$:

如欲購買,請先以教城帳戶登入(學生帳戶除外)。或按「略過」繼續瀏覽。
成為會員 登入 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