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瑞威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2013
ISBN:9789620433184
我們都想要更好的生活。城市因而建立,大廈越起越高,老地方漸漸消失。
山坡,移平了。小村,不見了。店舖,關門了。舊樓,拆掉了。
我們以為新式樓宇更好。只是,原來推土機走過之後,我們同時失去了一些甚麼。
是村,不是邨。很久很久以前,還未有公共屋邨的時代,東頭村、竹園村、李鄭屋村等都是九龍的鄉村名字。作者從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中翻出各九龍村落的昔日傳統,由認祖歸宗、抵禦外敵,說到拜神祭祖、族譜、田契等,描繪出推土機來到九龍以前的鄉村風景。透過回顧舊村落的形成和消逝,或可從中思考現代城市規劃對人、對地方帶來的影響。
衙前圍村早在元朝已建立,主要由陳、吳、李三個家族組成。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歲月,期間有過多次改建,也不只一次逃過清拆的命運,這座站立在新蒲崗土地上的村落最終還是要面臨推土機的最後洗禮。花了十多年深入翻查族譜和文獻,走訪村中父老,得出這本記錄衙前圍村昔日生活的書。那些傳誦的故事,對村民來說,曾經都是活生生的歷史。
美荷樓建於1954年,過去是石硤尾邨一部分,現已改建為青年旅舍和文物館,是僅餘的第一代六層式公共房屋。徙置區的居住環境雖然艱辛,卻影響了不少住客的人生。在走廊帆布床上讀詩,在「水喉腳」下結義互相關照,在狹小房間內靠手織籐籃養家活兒……十五位石硤尾舊居民在書中細數當年的生活點滴,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原來逆轉命運的重大改變,早在不經意地醞釀著。
城市不斷演變、發展,不少老地方慢慢消失。你最喜歡香港哪一處老地方?為甚麼?
關鍵字詞: 香港|發展|市區重建|街坊|老地方|城市規劃|城市|九龍|公共屋邨|鄉村|石硤尾|深水埗|黃大仙|新蒲崗|圍村|衙前圍|歷史